1. 首页 > 维修售后

苏宁易购今年的表现-苏宁易购目前状况

苏宁易购今年的表现-苏宁易购目前状况

苏宁易购公布相关数据显示,其2021年累计亏损高达400多个亿。计研报告与您实时研究各行业分析热点,纵览更多的各行业分析报告。这也导致外界有传闻称,苏宁被供应商申请破产清算,虽然官方紧急辟谣。

但苏宁在此前与京东分庭抗礼,直到现在的重组,确实让人意想不到。早期起家之时,苏宁与国美一度靠着实体店占据上风,但是苏宁另辟蹊径,除实体店之外,大力发展网络电商,最终不断吞噬国美的市场份额,完胜竞争对手,彼时的线下市场让苏宁风光 。

不过此后面对淘宝、京东,完全走向网络电商平台,实体经济却拖累苏宁的整体发展。天猫、淘宝、京东没有线下的拖累,线上平台可以野蛮生长。张近东的苏宁小店、苏宁广场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导致在线上的反应太慢,这个市场注定战绩先机者赢得一切。其它网络平台持续竞争,让其他线上平台发展艰难。

大量烧钱没有相应收获后,苏宁线上以及线下入不敷出,陷入泥潭。其大量的多元化业务都处于亏损状态,包括地产、体育、金融等等领域,原本苏宁寄希望能拯救主业务,但没想到越陷越深,成了填不满的销金库。

被寄予厚望的新零售之风并没能带领苏宁重回巅峰,反而是以七只考拉、领蛙、哈米科技等新零售公司的倒闭而收场。苏宁至此也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市场的话语权。

电商的市场变化太快,苏宁早已跟不上时代。带领苏宁走过巅峰与低谷的舵手已经离开,苏宁的未来又会如何?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这句话放在苏宁身上,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天眼查APP显示北京苏宁易购成被执行人,对此你有何看法?

7月16日,中城院要案中心及协同律所已将苏宁易购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资料递交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用以证明其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明显缺乏债务清偿能力。

根据ST易购刚刚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告,该公司上半年继续亏损,亏损额在25-27亿元。

与此同时7月中旬以来,苏宁易购多次法院列入被执行人,尚在强制执行之中,单笔金额才十万左右,更充分说明其明显缺乏债务清偿能力。

如果说几十万债务不清偿,是苏宁易购故意而为之,那么根据其2021年度财报显示,其总负债1400多亿,仅逾期应付账款就322.8亿元!众所周知,偿债要靠增量资金,靠利润去还!现在其面临如此规模的巨大负债,却持续亏损,实际上已经失去清偿能力了!

7月12日,第二批供应商向南京中院递交苏宁易购破产清算申请,法院立案庭于7月14日已收到相关材料,正在受理审查之中。而第三批供应商已经在准备法律文书,预计周内完成递交,第三批的涉案金额将明显增大,申请主体也会更多。(中城院要案中心)

一年预亏423亿,作为中国知名电商龙头,苏宁易购到底经历了什么?

天眼查是很多求职者必备的一款软件, 它能够帮助求职者查看每一个注册企业的经营状况、员工数量、运行资质等。

近日,有网友爆料,天眼查app显示北京苏宁易购成为被执行人。

北京苏宁易购成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130048元,立案日期为2021年1月28日,执行法院为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此前北京苏宁易购多次成为被执行人,累计被执行总金额为18754795元,该公司曾因违法违规近年来多次被有关部门处罚。

苏宁易购是中国领先的O2O智慧零售商,坚持线上线下业务同步发展,不断升级线下各种业态,实现线上线下O2O融合运营,形成了苏宁智慧零售模式, 并逐步将线上线下多渠道、多业态统一为全场景互联网零售"苏宁易购", 总部位于南京,现已覆盖传统家电、3C电器、日用百货等品类。

在互联网零售时代,苏宁持续推进智慧零售、场景互联战略, 并通过开放供应云、用户云、物流云、金融云、营销云, 实现从线上到线下,从城市到县镇,从购物中心到社区,为消费者提供无处不在的1小时场景生活圈解决方案, 全方位覆盖消费者的生活所需。

2019年,苏宁易购再次位列《财富》全球500强, 并且在201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以2691.98亿元的品牌价值稳居零售业第一位。

截至2019年,全场景苏宁易购线下网络覆盖全国,拥有苏宁广场、苏宁易购广场、家乐福社区中心、苏宁百货,苏宁小店、苏宁零售云,苏宁极物、苏宁红孩子、苏宁体育、苏宁影城、苏宁汽车超市等"一大两小多专"各类创新互联网门店13000多家, 稳居国内线下网络前列;苏宁易购线上通过自营、开放和跨平台运营,跻身中国B2C行业前列。

然而正当资本踊跃的时候,苏宁易购却因违纪而被处罚,苏宁易购应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所在,继续为广大人民推出便捷的购物方式。

苏宁解散(传言背后的真相)

提到苏宁易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齐名的电商平台,它也一度是中国电商的牌面。但最近一段时间,这位电商大佬的日子显然是不太好过,噩耗更是一波接一波,这让众多国民不禁发问,苏宁易购到底怎么了?是不是要倒闭了?

其实在去年的六月十六号,苏宁易购就被深圳证券交易所临时停牌。股价更是刷新纪录,创下了八年以来的历史最低。随后,官方传来劲爆消息,苏宁易购将近三千万的股被强制平仓,导致苏宁易购的股价几乎被腰斩。更要命的是,苏宁易购的创始人张近东,所持有的五点四亿股还被法院给冻结了。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苏宁易购今年的处境就不足以用一个惨字来形容了。

不过老话说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近日,公布的一份财报又再一次把苏宁易购逼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根据苏宁易购公布的二零二一年上半年业绩财报显示,苏宁易购上半年营收同比大降了百分之二十,易购油气亏损了九百多个亿,同时公司的市值暴跌更是让股东们排了个底料,他们的净利润甚至跌到了负三十亿元,亏损幅度迅速扩大。更值得注意的是,苏宁易购仅在二零二一年的第一季度负债额便超过了一千五百七十个亿。而根据财新网的计算,当前苏宁所背负的实际债务恐怕已经超过两千亿。

事实上,苏宁易购的跌落早就出现苗头了。虽然表面上苏宁易购看似经营状况还算不错,但他的核心资产只有苏宁易购这一家上市公司公司。可由于转型太晚,当时淘宝、京东又占据了线上销售的半壁江山,所以苏宁易购就错过发展电商的最佳时机,这就导致他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一步,只能依靠线下实体店的方式来获得收益。但好巧不巧的,一场疫情来袭导致大量店面通通关门,所以苏宁易购啊眼巴巴的看着隔壁线上挣得盆满钵满,自己则是亏损严重。

苏宁易购还犯了另外一个大错,那就是太执着于跨界收购了。像是我们听说过的pptv、天天快递、龙珠直播等企业都是苏宁易购的收购对象。

但毫无疑问,苏宁易购在投资、收购上实在不擅长,因为他的这些公司啊不是倒闭就是不赚钱,这就让本就债台高筑的苏宁易购雪上加霜。所以正是因为这两大错误,才让苏宁易购的近况更加糟糕。如今,虽然苏宁易购在表面上看来仍然是光鲜亮丽,但在其内里早已经是千疮百孔、难以支撑。至于他到底能否度过这一劫,又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完成自救,那就得看他之后的表现了。大家对孙宁易购 有什么看法?

2020年苏宁易购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

近期,一则关于苏宁解散的传言在互联网上疯传,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消息让苏宁的员工和股东们都感到十分担忧,但是苏宁方面并没有对此进行正式回应。那么,苏宁解散的传言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真相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传言的起源

苏宁解散的传言起源于一篇名为《苏宁解散,员工惊慌失措,股东万般无奈》的文章,该文章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文章中称,苏宁集团因为经营不善,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面临着破产清算的危险。文章还称,苏宁的员工们已经开始清空办公室,准备离开公司。

苏宁方面的回应

面对这样的传言,苏宁方面并没有进行正式回应。但是,苏宁的一位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苏宁目前并没有解散的计划,公司的经营状况也非常良好。他还表示,苏宁将继续致力于发展电商、金融、房地产等业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传言的真相

那么,苏宁解散的传言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真相呢?我们可以从苏宁的经营状况、业务发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从苏宁的财务状况来看,苏宁的业绩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据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苏宁的营业收入达到了9598亿元,同比增长16.75%。2020年上半年,苏宁的营业收入达到了4844亿元,同比增长19.47%。这些数据表明,苏宁的业绩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滑。

其次,从苏宁的业务发展来看,苏宁已经成为了一家多元化的企业集团,涉及电商、金融、房地产等多个领域。苏宁旗下的苏宁易购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苏宁金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此外,苏宁还在房地产、文化旅游等领域进行了布局,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苏宁易购紧急停牌,实控人股权遭冻结,张近东期待白衣骑士

2020年苏宁易购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成本控制较弱,获利能力低

造成营业净利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财务指标分析中,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以及营业成本的增长较快使得净利润的增长幅度小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引起,且2017年营业净利率的大幅上升是因为有一次较大的额外收入引起。这表明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控制成本和期间费用,同时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样才能在未来年度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使得净利润也得到一定显著的提高。由此充分反映出企业成本控制弱,获利能力有待提高。

(二)资产、资金运用效率低下

该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先大幅度下降后缓慢上升,2016年大幅下的原因主要是主营业务收入的上涨幅度远远小于总资产的增长比例。第二年有所上升说明两者差距在缩小,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在更多方面加以改善,才能保持住上升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分析中净利润的增长比例由低于总资产的增长程度到逐渐高于总资产的增长幅度。除此之外,资产收益率等于营业净利率乘以总资产周转率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综上,总资产周转率的先降后升也决定了总资产收益率的先降后升。由此不难看出,苏宁易购股份有限公司资金运用程度较低且收益率不够稳定。通过两个比率说明公司要不断提高资产运营能力,提升各项资产的周转效率,加强各种闲置资金的运用。

(三)财务杠杆利用程度低

资产逐年增长,负债逐年增加,但是幅度不如资产变化之大,引起资产负债率逐年减少。公司不断地对债务进行偿还,降低了财务杠杆,使自己拥有了偿债能力,财务风险有效降低。但是,公司的企业负债比例依旧偏高,权益乘数1.88仍然大于行业平均值1.85,需要进一步提升财务杠杆的利用率,降低权益乘数。

苏宁易购2021年亏损逾432亿

图源:苏宁易购官网

一年一度的618购物季即将来临,多家电商都在做促销活动。苏宁易购也不例外,在微博上发布各种活动,非常活跃。

图源:苏宁易购微博

但平静的湖面之下,其实暗流汹涌。端午节过后第一个交易日,6月15日苏宁易购两则实控人张近东股权被冻结,股东苏宁电器集团股权质押违约的公告,导致公司股价急转直下触发跌停,当日收盘报5.59元/股,创下了公司近8年以来股价最低记录。

就在市场一片哗然之际,6月16日上午,苏宁易购又以“拟披露重大事项”为由,宣布临时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之后公司又发布公告,进一步披露由于苏宁电器集团因部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触发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已经累计导致被动减持5050万股。

这一连串风波引发了投资者的猜测和担忧,质疑这家曾与阿里、京东比肩的零售巨头是否陷入债务危机,以及这是否会进一步影响深圳国资入股苏宁易购的计划。

苏宁掌舵人张近东身陷囹圄

苏宁易购股权质押暴雷其实早有预警。

6月15日早上,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苏宁电器集团因部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触发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可能导致被动减持,预计苏宁电器集团未来六个月可能减持至多3.835亿股,占苏宁易购总股本的4.12%。

但根据公告,事实上大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早在6月11日已被动减持1000万股,累计被动减持2950万股。之后苏宁易购披露,截止6月14日苏宁电器集团持有苏宁易购股份约13.0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98%。

这一系列被动减持公告背后透露出,张近东的关联公司似乎正陷入资金危局。

而张近东持有50%股权的苏宁电器集团,其债权人同意将周三到期的28.9亿元(4.51亿美元)的债券延长两年,这表明该公司可能难以偿还债务。

另据汇编的数据,苏宁电器集团及其子公司有46亿美元的在岸和离岸债券未偿还,包括9月到期的6亿美元的票据。

图源:苏宁易购公告

此外,苏宁易购公告称,第一大股东张近东持有的约5.4亿股被冻结,为期三年,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27.68%,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5.80%。此次冻结由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苏宁方面已提出了执行异议。

不过由于张近东的大部分股份已被质押,且遭强制平仓,这可能会使他筹集资金的能力受到影响。这意味着,昔日零售界的“老大哥”想要渡过难关并非易事。

苏宁系资金危机由来已久

其实,市场对苏宁系现金流的担忧由来已久。

去年9月,作为债权人,张近东放弃了从恒大获得200亿元人民币付款的权利。称,这一决定帮助了他的朋友、恒大董事长许家印拯救了自己的公司,但对苏宁投资者来说,没有什么财务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房地产和金融助理教授Maggie Hu评论称,张近东的“恒大投资是个错误,是苏宁目前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苏宁要想成功渡过危机,它需要其大股东的更多帮助。”

今年以来,苏宁的危机更加显现。苏宁易购1月30日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公司2020 年实现营业收入2575.62亿至2595.62亿元,同比减少3.6%~4.3%;实现归母净利润-39.53至~-34.53亿元,同比下滑135.08%~140.16%。

业绩预告发布没多久,中诚信国际将苏宁易购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中诚信国际称,该公司短期债务占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可动用货币资金对短债的覆盖能力较弱。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月10日,苏宁易购存续公司债及中票本金合计为 58.59亿元,其中2021年内面临到期及回售的本金为53.59亿元。

针对自身危机,苏宁易购也采取了自救措施。2月28日晚间,该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引入深圳国资战略投资。

深圳国资入股计划会受影响吗?

根据公告,深国际控股(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深国际”)及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或鲲鹏资本指定投资主体(简称“鲲鹏资本”)拟按6.92元/股的价格,受让苏宁易购23%的股权,交易合计涉及资金约148亿元。深国际、鲲鹏资本具有国资背景。

交易完成后,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持股比例降至16.38%,苏宁电器集团持股比例降至5.45%,并将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资金。

这一消息使投资者备受鼓舞,苏宁易购第二天开盘涨停报7.7元。深圳国资也由此被视为张近东的“白衣骑士”。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交易尚未完成,并且还有过一些“插曲”。

上月,有媒体发布深国际、鲲鹏资本全面暂停相关尽调工作的信息。苏宁易购对此予以否认。

现在,又有了新的波澜。张近东所持部分股份被冻结,可能会影响深圳国资的入股计划。

投资机构Peaceful Investment基金经理William Ping对表示,投资者担心法院冻结张近东股份的命令可能会破坏收购(股份)计划。

Ping表示,“股权冻结被解读为表明苏宁的财务状况令人绝望,不仅仅是账面上,还有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东西。甚至会带来更糟糕的后果,收购交易将被全部放弃。”

根据苏宁易购公告,张近东、苏宁电器集团、深圳国资等2月28日签署了股份转让框架协议,如各方未在此协议生效后6个月内进一步签署相关协议,本次交易自动终止。

留给张近东的时间似乎不多了。#苏宁#、#张近东#

作者:Feng

责编:Feng

苏宁易购2021年亏损逾432亿

 苏宁易购2021年亏损逾432亿,2021年苏宁易购营收1389.04亿元,同比下降44.94%,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85.63亿元。苏宁易购2021年亏损逾432亿。

 苏宁易购2021年亏损逾432亿1

 苏宁易购发布了 2021 年度报告,以及 2022 年第一季度报告。2021 年,苏宁易购营收 1389.04 亿元,同比下降 44.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 432.65 亿元,扣非后的净亏损为 446.69 亿元,亏损额均同比扩大。

 2022 年第一季度,苏宁易购营收 193.74 亿元,同比下降 64.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 10.29 亿元,扣非后的净亏损为 11.55 亿元。

 苏宁易购因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 年修订)》第 9.8.1 条第(七)项的规定,公司股票将于 5 月 5 日停牌一天,5 月 6 日复牌后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为“ST 易购”,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为 5%。

 苏宁易购表示,2021 年在多重综合因素之下,公司经营出现较大波折,经营业绩承受了巨大压力,对公司的资产水平、利润水平产生了很大影响。苏宁易购管理层正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在三、四季度持续开展增收、降本、盘活资产等工作,并制定各项工作的策略和目标。

 在各项举措下,该公司经营正逐步恢复,2021 年全年总费用水平同比下降 14.35%;四季度商品销售规模环比提升 24.39%,其中利润贡献权重最大的家电 3C 门店可比门店销售收入环比增长 21.91%;零售云业务实现单季度 GMV 规模同比增长 27%。

 2022 年是苏宁易购发展历程中极为关键的一年,公司需要力争扭转经营效益亏损的不利局面。

 苏宁易购2021年亏损逾432亿2

 2022年Q1,苏宁易购营收193.74亿元,同比下降64.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0.29亿元,扣非后的净亏损为11.55亿元。在不考虑非经营性现金流相关的因素影响下,该公司一季度EBITDA为2.6 亿元,实现季度转正。

 蓝鲸TMT频道4月30日讯,4月29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1年苏宁易购营收1389.04亿元,同比下降44.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32.65亿元,扣非后的净亏损为446.69亿元,亏损额均同比扩大。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苏宁易购称,报告期公司计提减值准备、投资损失、递延所得税转回等因素影响,合计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47.02 亿元。若不考虑前述因素的影响,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85.63亿元。

 报告期内,苏宁易购零售云、易采云、社交云等增量业务快速发展,其中重点发力下沉市场的零售云全年新开门店2678家,总量达到9178家,并实现单季度GMV规模同比增长27%。截至2021年底,苏宁易购拥有各类门店近1.13万家;天猫苏宁易购旗舰店在四季度实现获利,苏宁易购主站也大幅减少亏损,并有望2022年实现盈利。

 苏宁易购在报告中坦承指出,2021 年在多重综合因素之下,公司经营出现较大波折,经营业绩承受了巨大压力,对公司的资产水平、利润水平产生了很大影响。苏宁易购管理层正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在三、四季度持续开展增收、降本、盘活资产等工作,并制定各项工作的策略和目标。

 在各项举措下,该公司经营正逐步恢复,2021年全年总费用水平同比下降 14.35%;四季度商品销售规模环比提升24.39%,其中利润贡献权重最大的家电3C门店可比门店销售收入环比增长21.91%;零售云业务实现单季度 GMV 规模同比增长 27%。

 同时,在不考虑非经营性现金流相关的因素影响下,苏宁易购2021年11月、12月均实现了单月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盈利,表明该公司营运现金流和经营效益情况有所改善。

 在发布年度财报的同时,苏宁易购还发布了2022年一季报。财报显示,2022年Q1,苏宁易购营收193.74亿元,同比下降64.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0.29亿元,扣非后的净亏损为11.55亿元。

 在不考虑非经营性现金流相关的因素影响下,该公司一季度EBITDA为2.6 亿元,实现季度转正,且家电3C核心业务在3月实现单月盈利。

 面向2022年发展,苏宁易购表示,将通过深化银企合作力度、加快资产盘活实现公司流动性进一步改善,持续强化商品供应链,全力加快经营修复,实现全年盈利。

 苏宁易购2021年亏损逾432亿3

 4月29日,苏宁易购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及2022年一季报。报告显示,在江苏省、南京市政府以及产业投资人的支持下,苏宁易购积极推进降本、提效、增收工作,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公司经营状况发生积极改善,恢复造血能力。

 去年四季度公司商品销售规模环比提升24.39%,11月、12月EBITDA(在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基础上剔除非经营性现金流因素影响)连续转正。2022年一季度EBITDA继续为正,3月单月实现家电3C核心业务盈利。

 分析人士指出,苏宁易购加速增收减亏,四季度业绩实现“V型反弹”,且今年一季度延续爬坡向上的积极态势,标志着苏宁易购正甩下历史包袱,重回稳健发展轨道。

 据公告,2021年苏宁易购实现营业收入1389.04亿元,四季度商品销售规模环比提升24.39%,其中利润贡献权重最大的家电3C门店可比门店销售收入环比增长21.91%。

 公司11月、12月均实现了单月EBITDA盈利。2022年一季度EBITDA2.6亿,实现季度转正,3月单月实现家电3C核心业务盈利,一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2.96亿元,并获得增量授信10.5亿元,有效补充了流动性,保障了经营的持续稳定。

 2021年以来,苏宁易购进一步聚焦家电3C核心业务,围绕核心竞争力、提升经营效率。线下,强化店面模型升级、加强店面前端获客能力和场景、体验建设,截止2021年底拥有各类门店11,281家。线上,天猫苏宁易购旗舰店在四季度实现获利,苏宁易购主站也大幅减少亏损,并有望2022年实现盈利。

 报告期内,公司零售云、易采云、社交云等增量业务快速发展,其中重点发力下沉市场的零售云全年新开门店2,678家,总量达到9,178家,并实现单季度GMV规模同比增长27%。

 经营持续改善的同时,降本增效成果明显。公告显示,公司2021年全年总费用水平较2020年下降14.35%,四季度费用环比下降30.73%。扣除年度特别计提的相关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损失、递延所得税等因素的影响,四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2.18亿元,环比大幅减亏。2022年一季度总费用同比下降43.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0.29亿元,亏损持续收窄。

 2021年是苏宁易购发展历程中艰难的一年,经历了多重因素的影响,经营业绩承压。企业能够逐步企稳恢复经营,苏宁易购在财报中表示:应该感谢投资者对苏宁易购的理解和信任,感谢政府、产业合作伙伴对苏宁易购的支持;

 更感谢全体苏宁易购团队的坚守,无论在多大困难面前,“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企业精神一直激励鼓舞我们要走下去、要走出来,这也是公司始终能保持发展信心,用于重新起航的动能所在。

 面向2022年发展,苏宁易购表示,将通过深化银企合作力度、加快资产盘活实现公司流动性进一步改善,持续强化商品供应链,全力加快经营修复,实现家电3C核心业务全年盈利。公告称,确保家电3C核心业务回归盈利轨道是全年的工作主线。同时,公司将积极推动零售云、易采云、社交云三个业务体系快速发展,实现在整体规模和盈利方面的突破。

 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苏宁易购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及服务升级战略。公告称,苏宁易购是一家为用户提供家庭场景解决方案的零售服务商。公司将基于用户家庭场景需求,构建细分场景运营能力、商品搭配组合能力、物流安装履约能力,从“买家电到苏宁”升级为“定制家庭场景到苏宁”,打造差异化优势。

 作为零售服务商,苏宁易购的服务能力既面向C端用户,为不同偏好的用户提供最符合需求、最具性价比的产品;也面向上游的品牌企业,打造更专业的品牌塑造提升能力和新产品的高效推广能力,提升经营效益。在家电家装一体化趋势下,苏宁易购还将面向大量中小型家电零售企业提供涵盖商品供应链、零售运营、履约服务的一揽子服务产品,延展零售云的赛道和内涵。

 根据公告,苏宁易购2022年将加快新型店面模型升级,7-8月推出“一号店”模型,试点后逐步推广,实现全国性的店面升级目标。苏宁易购也将在电商业务中完善用户全渠道体验服务,在知识内容、设计参与、场景体验、交易达成、履约服务等环节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补,进一步形成苏宁易购的独有心智。

 苏宁易购表示,将全面突破大规模定制采购模式,实现业务规模和收入占比的大幅提升,2022年将率先在家电进行突破,全渠道定制采购目标占比15%-20%。为匹配业务经营调整,2022年苏宁易购将加强组织自驱力建设,完善责权利匹配,强化激励体系建设,进一步对区域终端放权授权,提升战区化组织的灵活性。

 同时,公司也将加强1200工程及人才梯队建设,大胆提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对于重点专业性岗位引入更资深的中高层,持续完善公司的能力结构与专业结构,支持战略的有效落地。

 行业人士指出,从四季度、一季度数据来看,苏宁易购经营基本面逐步向好,随着公司进一步战略聚焦、明确业务规划,策略得当,有望加速回归应有的市场地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