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维修售后

等离子电视机还生产吗?-等离子电视机什么时候出现的

等离子电视机还生产吗?-等离子电视机什么时候出现的

IT168 评测进入2011年以来,智能电视呈现了井喷状态,但是从笔者的了解来看,之前所有上市的智能电视均为液晶电视,而并没有一台等离子电视。就在近日,IT168家电显示频道收到了一款长虹智能等离子电视,型号为长虹3D51A9000i。这款电视到底与智能液晶电视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下面笔者就为大家带来这款长虹3D51A9000i的详细评测。

用料扎实 5.6?仰角设计新颖独特

长虹3D51A9000i正面采用高光镜面屏幕设计,银色仿金属表框包边,背面采用金属外壳,整体质感十足。在底座方面,这款长虹3D51A9000i比较特别,它采用一个背面底座加两个前面小支架的设计,电视机在摆放在桌子上面时有5.6?的仰角。

在接口方面,长虹3D51A9000i分为向下和向侧面两部分。向下的接口有USB接口、HDMI接口、音频输入接口、VGA接口和TV接口。向侧面的接口有网络接口、USB接口、色差分量接口、AV接口和音频输入输出接口。由于侧面并没配备HDMI接口,所以如果经常插拔使用HDMI接口的多媒体设备会比较麻烦。

▲底部接口

▲侧面接口

由于是一款智能电视,所以长虹3D51A9000i的遥控器比较特别,在正面看就像一款电视机遥控器一样,而翻过来背面还有一个全键盘遥控器。

▲长虹3D51A9000i遥控器正面

▲长虹3D51A9000i遥控器背面

长虹3D51A9000i画质性能属于顶级

长虹3D51A9000i作为一款等离子电视,其性能可谓非常强劲。在等离子的固有优势动态清晰度上,长虹3D51A9000i自然还是保证了它的一贯优势,达到了1080线的最高水平。色域方面,83.02%的表现虽然不够称为顶级,但是也好过大多数液晶电视。对比度方面,由于等离子电视的整体亮度较低,平均亮度仅为158.4cd/㎡,所以ANSI对比度稍低,仅为175:1。

测试结果

优化设置

最高亮度

173.2cd/㎡

平板亮度

158.4cd/㎡

最大对比度

4046:1

ANSI对比度

175:1

动态清晰度

6.5ppf

1080线

色彩饱和度

相当于NTSC色域

82.02%

60度视角测试

对比度降低到

3597:1

长虹3D51A9000i作为一台等离子电视,同样也具有等离子电视的缺点,那就是亮度低,白色画面的表现会有偏暗的现象。

▲长虹3D51A9000i白色画面实拍

长虹3D51A9000i的色彩还原比较准确,尤其是红色和蓝色的表现非常出众。

▲长虹3D51A9000i色域范围图

▲长虹3D51A9000i红色画面实拍

▲长虹3D51A9000i绿色画面实拍

▲长虹3D51A9000i蓝色画面实拍

长虹3D51A9000i色彩效果实拍

下述效果图原图均为高清分辨率,颜色可以充分检验出电视机的显示能力。从下面这5张实拍效果图中可以看出,长虹3D51A9000i的色彩还原真实且比较艳丽,但是受限于对比度的不足,在某些细节表现上还有待提高。

▲实拍效果图1

▲实拍效果图2

▲实拍效果图3

▲实拍效果图4

▲实拍效果图5

长虹3D51A9000i看有线电视效果不错

有线电视信号还是现在很多家庭在使用的电视信号源,这种信号源的分辨率较低,并且传输过程中的画质损耗也比较大,表现在电视机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机本身对于信号的处理能力。这款长虹3D51A9000i有线电视的播放画面色彩比较浓郁,播放过程中也基本没有?雪花?现象,观看感受非常舒适。

▲有线电视播放效果1

▲有线电视播放效果2

▲有线电视播放效果3

▲有线电视播放效果4

▲有线电视播放效果5

长虹3D51A9000i**播放很给力

长虹3D51A9000i具备本地USB播放功能,并且支持的格式非常丰富,TS、RMVB、MKV和MP4等常见格式这款电视都能流畅播放。

▲TS格式视频播放效果

▲MKV格式视频播放效果

▲RMVB格式视频播放效果

▲MP4格式视频播放效果

除了本地USB播放**之外,这款电视还具备网络功能,可以在线观看非常的**资源,仅需几秒的缓冲就可流畅播放。

▲在线影视功能

▲在线影视播放效果

等离子电视是玩游戏的不二选择

长虹3D51A9000i的动态清晰度达到了1080线,所以这款电视十分适合玩儿游戏。笔者通过实况足球进行了测试,游戏过程中画面流畅,即便是画面高速运转时也不会出现拖尾现象,非常适合用来玩游戏。

▲游戏效果实拍1

▲游戏效果实拍2

▲游戏效果实拍3

主动快门式3D稍有闪烁感

长虹3D51A9000i采用主动快门式3D技术,在观看3D画面时立体感和景深非常明显,并且闪烁现象非常轻微,几乎可以忽略。

▲长虹3D51A9000i的3D播放功能

▲长虹3D51A9000i的3D画面实拍

▲长虹3D51A9000i通过眼镜观看3D画面效果(正面)

▲长虹3D51A9000i通过眼镜观看3D画面效果(45?)

▲长虹3D51A9000i通过眼镜观看3D画面效果(90?)

长虹3D51A9000i智能平台体验

长虹3D51A9000i采用全新的智能平台,内置了Android系统,所以在软件应用上非常丰富。例如目前非常火热的新浪微薄、愤怒的小鸟和水果忍者等应用都可以安装运行。

▲智能平台首页

▲应用程序

▲软件商城界面

▲软件安装界面

▲PPTV软件界面

▲PPTV播放界面

长虹3D51A9000i评测总结

长虹3D51A9000i在外观方面别具一格,整体金属质感十足,材质用料及做工都非常扎实。不过这款电视在摆放的时候有5.6?的仰角,并不是适合放在较高的电视柜上使用。

在画质方面,长虹3D51A9000i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首先在动态清晰度方面,长虹3D51A9000i达到了1080线的水平,在玩游戏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到拖尾现象。另外,这款电视82.02%的色域范围保证它的色彩还原准确性,无论是动态画面还是静态画面,长虹3D51A9000i的色彩表现均非常艳丽浓郁。

在功能上,长虹3D51A9000i的主动快门式3D功能有效的抑制了用户的闪烁感受,并且3D立体感和景深做的都非常到位。此外这款电视还是内置了Android智能系统,应用程序丰富,实用性非常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等离子电视,这款电视的开机功耗达到了293.3W,有些费电。

▲长虹3D51A9000i

产品优点:外观时尚质感强;画质出众;功能丰富实用。

产品缺点:摆放时存在5.6?仰角,一般用户不容易接受;功耗稍大

等离子电视为什么淘汰

虽然近年来等离子电视开始没落,种种迹象表明其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却还是有一直有一帮支持它的消费者,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钟爱呢?很多90甚至80后的朋友并不是很了解等离子电视,那么什么是等离子电视?等离子电视怎么样?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一一作出解答,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等离子电视?

等离子电视全称是PlasmaDisplayPanel,中文叫等离子电视,它是在两张超薄的玻璃板之间注入混合气体,并施加电压利用荧光粉发光成像的设备。与CRT显像管显示器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屏幕大,超薄,色彩丰富、鲜艳的特点。与LCD相比,具有亮度高,对比度高,可视角度大,颜色鲜艳和接口丰富等特点。

等离子电视怎么样?

等离子电视的优点:

1、色彩还原能力好,显示色彩自然。由于等离子电视是通过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光,加上先进的驱动技术,等离子面板可以显示出更多色阶,灰阶表现也更加完美,因此在色彩方面领先于液晶电视,显示的图像更自然真实。

2、暗场动态范围大,图像层次感丰富。等离子电视采屏幕的亮度随平均图像电平(APL)的变化而变化,APL高时显示图像亮,APL低时显示图像较暗,因此对比度高,图像层次感强,清晰度高,显示图像自然真实。

3、图像拖尾时间小,动态清晰度高。等离子电视相比于液晶电视具有更高的动态清晰度,对于体育比赛、动作**等高速运动画面的表现更加流畅,不会出现拖尾的现象。

4、可视角度大,亮度均匀性好。由于等离子采用的是主动发光技术,因此其可视角度相当大,此外等离子不会像液晶那样出现暗角,整个显示区域都能达到极高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5、容易实现大屏幕化。等离子电视采用的厚膜技术,容易做大尺寸,从而能提供更大的画面。松下曾经在2006年发布过103寸,而在2010年,松下将尺寸扩大至152寸。

等离子电视的缺点:

1、屏幕尺寸较少,小尺寸型号很少。等离子电视所提供了尺寸选择并不多,基本上集中在42、46、50、55、60寸这几个规格,目前32、26寸这些小尺寸也已经销声匿迹了(32寸等离子曾有不少厂商推出过,不过并没有受到市场的欢迎)。

2、体积较大,重量较大,发热量较大。等离子电视达不到到LED背光液晶电视那样纤薄,其体积相对较大,由于元器件较多,所以等离子的重量也比较大。

3、由于高温放电,容易发生烧屏现象。所谓烧屏就是就是等离子电视保持某一个画面时间过长,会使某个画面永久停留在电视上。如果过一段时间后,这个画面消失,那么它是等离子的画面残影。

4、屏幕亮度较低,颗粒感较为明显。等离子电视由于发光效率等问题,它的亮度并不会像具有独立背光源的液晶电视那样高,所以在比较明亮的场所里,等离子电视的观看效果会将会下降不少。

5、耗电量较高,噪声也比较明显。等离子电视相比液晶电视的耗电量要高出不少,所以我们也常常能看到许多厂商将节能省电作为卖点,从而打击等离子。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什么是等离子电视?等离子电视怎么样?的全部内容。

电视的历史

等离子电视机因为本身的一些劣势逐渐被替代。

等离子电视机被替代的原因:屏幕尺寸单一覆盖不全面。固步自封、自绝后路。等离子技术只掌握在极少数厂商的手中,而且技术不下放。技术进步缓慢。

屏幕尺寸单一覆盖不全面等离子电视当初的主流尺寸基本上集中在50英寸-60英寸左右,虽然超大的屏幕尺寸带来了更好的视觉效果,大尺寸产品伴随着高昂的售价,基本上等离子电视的价格普遍比较高。

固步自封、自绝后路等离子技术只掌握在极少数厂商的手中,而且技术不下放。技术进步缓慢,液晶电视已经解决了色彩、反应速度等问题,甚至比等离子做得更为出色,而等离子的技术视乎并没有太明显的进步,体积大、发热量大、烧屏等缺点无法从根本解决。

等离子电视的常见故障:

1、开机故障

等离子电视机出现不开机的故障,首先要检查电源指示灯状态。如果指示灯为红色,就表明没问题,按待机键开机即可;如果指示灯根本不亮,就是电源板供电问题;如果指示灯显示为蓝色,就要检查U8的供电和晶体以及总线。

有问题就要更换晶体检修总线,没问题就检查LVDS连接线,有问题重新连接,没问题就检查FLASH,有问题就升级或更换,没问题就检查LVDS驱动板,有问题就更换新的。这样一步步检查下来,就能查出毛病并将之解决。

2、图像故障

如果等离子电视机能正常开机,但出现无图像或图像异常的现象。首先就要检查其他通道是否正常,有问题就更换LVDS电路或PDP模块,没问题就表明图像的哪路输入有故障,检查输入通道中的元器件,有问题就更换,没问题就可能是电视信号问题了,可以检查高中频电路和U8。

3、声音故障

声音问题是等离子电视机最常见的一种故障。如果出现无声音或伴音小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喇叭或耳机有问题。

耳机有问题则检查LM833;喇叭有问题就换喇叭;如果都没问题就检查R314的30V供电,有问题就参看电源板30V供电回路,没问题就多半是静音电路问题,那就要检修静音电路或查看伴音激励信号输出。

电视机什么时候来到中国

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但由于我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电视机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17.2台和0.8台。 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1985-1993年,中国彩电市场实现了大规模从黑白电视替换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开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价格在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经售出10多万台。 1996年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随后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当年4月,长虹的销售额跃居市场第一,国产品牌通过价格战将国外品牌大量的市场份额夺在了手中。这场降价战后来也导致整个中国彩电业的大洗牌,几十家彩电生产厂商从此退出。 1999年,消费级等离子彩电出现在国内商场。当时40英寸等离子彩电的价格在十几万元。 2001年,中国彩电业大面积亏损,康佳、厦华、高路华亏损,长虹每股赢利只有1分钱,这种局面直到2002年才通过技术提升得以扭转。 2002年,长虹宣布研制成功了中国首台屏幕最大的液晶电视。其屏幕尺寸大大突破22英寸的传统业界极限,屏幕尺寸达到了30英寸,当时被誉为“中国第一屏”。 2002年,TCL发动等离子电视“普及风暴”,开启了等离子电视走向消费者家庭的大门。海信随即跟进。 2003年4月,倪润峰掀起背投普及计划,背投电视最高降幅达40%。 2004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彩电实施反倾销,导致中国彩电无法直接进入美国市场。 2004年,中国彩电总销量是3500万台,其中平板电视销量不过区区40万台,占整个彩电产品的1.14%。 2004年10月开始,平板电视在国内几个主要大城市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传统CRT(模拟)彩电。 2005年上半年,我国平板彩电的销售量达到72.5万台,同比增长260%;城市家庭液晶电视拥有率达到了3.56%,等离子电视拥有率也达到了2.81%。

电视的现状

现在,电视正在进行着一场革命。电视技术的现状:当前电视技术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数字化。首先是节目制作数字化。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英国广播公司 (BBC)率先在全球建立起了“哥伦布”系统。这个系统使得BBC的电视节目储存、编辑、播出全面实现数字化,即非 磁带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BBC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制作成本。另外,现在的电视机构正在逐渐淘汰传统的模拟摄像机和录像带,取而代之的是数字摄像机和各种新兴的记录载体。这个变革大大改善了图像的质量。其次,传输技术也多元化起来。除了传统的无线微波传输外,现在还有有线电视、等传输方式。这些新兴的传输方式有效地减轻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衰减 现象,保证了较好的接收质量。最后是接收技术的数字化变革。声画质量的提高和双向互动是数字化广泛推广带来的两个最大的好处 电视机的现状。现在的大多数人用的电视机体积比起十年前来并没有小多少。因为显像管技术依然是现在最常用的显示技术。这种技术最大的缺点是屏幕的大小与体积成正比。而34英寸是这种技术所能够达到的最大极限。这显然与人们的需求背道而驰。于是,更多的显示技术涌现出来。例如 背投电视、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等。与此同时,伴随着电视制作和传输技术的数字化,接收装置的数字化也成为了必然。数字电视的显示效果更好,功能也更多,甚至已经可以实现初步的双向互动。电视机的另一个趋势是智能化趋势,即与其他电器的结合,特别是与电脑的结合。这将使得电视更加“聪明”,具有更多的功能,从而突破电视的传统含义。 电视传媒发展飞速,让人应不暇接,更加迷惑。电视传媒的两极化严重,知名的,诸如BBC、CNN等几家电视机构握有强大的话语权,专业化程度加强,面对的受众面更加狭窄。

等离子电视被淘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中国的第一台电视机不是引进的,而是自己制造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机在1958年制造成功。

1958年9月2日我国第一台电视机制造成功,开始播送黑白电视,并建立了相应的电视工业。1973年开始试播彩色电视。

直到2005年上半年,我国平板彩电的销售量达到72.5万台,同比增长260%;城市家庭液晶电视拥有率达到了3.56%,等离子电视拥有率也达到了2.81%。

扩展资料

1958年以前,我国的电视广播事业还是一片空白。为了改变这种落后局面,1957年,国家决定发展电视广播事业。

当时的电子工业主管部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局把研制电视发射中心设备的任务交给了北京广播器材厂(即761厂),把研制电视接收机的任务交给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即712厂)。

天津无线电厂接到任务后,为了尽快攻下这个课题,立即组织成立一个电视机试制小组,由黄仕机担任产品主持设计师。

此外还有对无线电接收技术较熟悉的老工程师王克中和钱瑞芬,有对机电设计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黄现培,有担负仪器设计的技术员吴公超,有对电路调试比较熟练的技术员龚行健以及工人杨茂林和冯佩如等8人。

那时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科学研究所正好有工程技术人员刚从捷克学习电视技术回国,参加北京广播器材厂电视中心设备的研制工作。

工厂为了使小组尽快了解和掌握电视机的设计技术,立即派黄仕机和几位工程技术人员去北京广播器材厂了解和学习电视发射中心设备的研制工作。其间,他们还多方收购出国人员带回国内的苏联“记录牌”“先锋牌”电视机,作为样机分析研究。

1957年年底,二机部十局的刘寅局长到苏联参观访问时,带回来几套苏联新型的“红宝石牌”电视机散件,提供给他们进行研究。

百度百科--电视

电视机的演化过程

等离子电视真正被淘汰的原因,其实牵扯到了一场巨大的商业阴谋。

最早是由日本的各大电器厂家牵头研发的等离子技术,因为等离子技术相比,普通的液晶技术及先进程度要高得多。不仅响应速度更快,色彩更加真实,而且还拥有液晶最大的短板,纯正的黑色。

当时的三星其实在技术方面是远远落后于日本5大电器厂家的,但是三星直接采取向5大厂家购买等离子面板进行销售的方法,让日本5大厂家对等离子的前景感到乐观。

正因为如此,日本5大电器厂家决定对等离子加大投资,在日本以及周边国家总计投资数千亿美元,建立等离子面板生产厂。并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改善等离子技术的缺陷,比如烧屏,比如寿命短,再比如分辨率较低。在巨大资金的不断投入下,等离子技术趋于完善。

三星呢,则是斥巨资建了液晶面板生产线,同时为了迷惑日本5大厂家,也同样花了一些钱去建立了等离子面板生产线。

等到日本5大厂家大量的资金全部沉淀进去以后。三星突然向欧盟检举日本5大厂家对等离子面板进行垄断性控制。三星作为污点证人出庭。众所周知,欧洲对于垄断是非常严厉的。于是日本5大厂家不得不拿出大量的精力去应付欧盟的指控和审查。而等离子这边几乎没有什么进展,最终用时用时三年,一家公司的副总裁去欧洲坐牢,并且被处罚数百亿美元,才为这场官司落下了帷幕。

而三星在5大厂家疲于应付官司的同时,几乎是铺天盖地的开始,大量的在市场上推广关于液晶比等离子更先进的相应宣传推广。几乎是饱和式的广告攻击,让大量的消费者认为液晶是比等离子更先进的技术。更进一步的,大量扩产等离子液晶面板,并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供应到国内市场。至此,消费者的印象被扭转,等日本人回过头来再一看,发现等离子基本上已经不会有太大的市场。最后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数千亿的美元损失,直接让日本所有的电器厂家元气大伤。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日本的厂家,一代不如一代慢慢的越来越衰弱的原因之一。

其他说什么技术原因呀什么的,那都是虚的。看过等离子电视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喜欢去看液晶,因为画面效果对比度什么的真的没办法比。而且等离子比液晶电视更加的保护眼睛,更加节省电力。等离子电视是点发光,只有画面全白的时候才是最耗电的。如果是画面全黑,几乎是没什么耗电量的。而液晶电视,它是由背光灯提供光源,最早是4面的灯管,现在基本上都改成LED导光板。

所以一项技术的先进与否,与他是否能够最终成为市场的胜利者,是不太相关的。

等离子电视被淘汰完全不是因为技术落后,我家2005年买了一台松下42英寸等离子电视,用到现在,没有出现烧屏,更没有因故障维修,期间亲戚家的液晶电视(比我买的晚)已经换过一台,说明等离子电视质量不是问题。而且看惯了等离子电视鲜艳、明亮、通透、自然的画面,再看液晶电视,感觉像看塑料画片,因此到现在也没换液晶电视,唯一中意的也就是OLED电视了。

我们先来看看相对于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有哪些技术优点:

既然等离子技术比液晶先进许多,为何还被液晶打败,变成一种古董式的家电呢?

松下想独吞蛋糕,结果弄巧成拙

等离子显示技术最早由日本厂商开发,因此这一技术主要掌握在日企手里。单并不是所有的日企都掌握等离子的核心技术,其中松下储备的等离子技术最强,制造的等离子面板显示质量最为优秀,其次为日立、先锋、三星和LG,这些厂家可以制造等离子面板,但技术不及松下,最后为索尼、东芝、富士通等日企,自己不能生产等离子面板。

松下成为等离子领域的领军企业后,看到CRT电视面临淘汰,液晶、等离子电视有望崛起,由于等离子技术先进,有望一统电视江湖,于是想独吞蛋糕,拒绝向其他企业开放技术,共同做大市场,而且出售的等离子面板价格高昂,占了等离子电视成本的70%——80%,导致一台42英寸的标清等离子电视在2005年零售价高达1.8万元。

索尼、东芝、富士通等没有面板的企业于是转而投奔成本更为低廉的液晶,日立、先锋、三星和LG等等离子面板企业无法忍受松下的贪婪和短视,也纷纷关闭/变卖等离子生产线(长虹就曾购得等离子生产线,最后全部亏掉),转投液晶阵营。

国产电视厂商不愿在面板上受制于松下,也逐渐停止推出等离子电视,将发展重点转向液晶。

随着液晶阵营的强大,面板产量提升,成本下降,液晶很快通过降价占领等离子的地盘,同时通过技术改进,缩小与等离子的差距。到2015年,等离子出货量大幅萎缩,松下弄巧成拙,随后也不得不关闭等离子生产线,转投液晶阵营。

就这样,一种本来有可能在市场流行的先进显示技术,由于拥有核心技术厂家的贪婪,最终被落后的技术淘汰。

我发现所有的人都认为等离子比液晶更好。一提到等离子,都说自家等离子电视是XX年花了XX钱买的,很自豪很有优越感,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矫情。

凡是说等离子好的,不外乎自发光,显示色彩更自然,动态对比度好,没有拖影,末了还要加上一句,放在一起看就能看出等离子的好。你们自己也说了,要放在一起比较,这说明差距并不是很大,至少不会大到每个人都会斤斤计较,要知道在当时去逛商场买电视机的人,面对摆在一起的两种电视机,分辨不了液晶和等离子的大有人在。

以上你们所谓的等离子相对于液晶的这些优点,更原始的CRT显示器也具备,不计体积重量和成本,在你们所谓的优点上,CRT完全能做得比等离子更好,但是很不幸,CRT更早被淘汰。由于CRT是内部是真空负压的,要做到大尺寸就需要很厚的玻璃,很高的电压,使得体积和重量以及能耗让人无法接受。29吋的CRT一个人搬上楼很吃力,50吋的等离子一个人搬上楼基本不太可能,60吋的液晶,我一个人搬上楼难度不会大于29吋的CRT。

以上充分说明了相对于你们说的这些微不足道优点,能一眼感知到的体积重量和能耗才是最重要的,等离子被液晶淘汰不是劣币驱逐良币,而是技术升级潜力耗尽,被淘汰是必然趋势。

我是08年选购一台50寸松下等离子全高清电视机,10000不到点,动态清晰度达1000线以上上,色彩自然,自如显示纯黑画面,动态画面不会有普通液晶电视特有的拖影情况。功耗是动态的,总体没比之前的一台液晶电视高多少。残影(所谓的烧屏,但决不是不明真相者认为的屏幕烧坏,烧机器)有,但这是关机状态才能分辨出来,正常观影阶段无任何影响。不说大话,至今观看效果如初,因此,想换一台oled液晶电视的机会都没有,哈哈。之前06年12000买个37寸液晶电视,效果远不如这台等离子。

等离子退出市场,是因为象我这样的懂行的人太少,人云亦云的人太多。下面是现在屏摄(被压缩没办法)以及我10年发的贴

我来回答。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我先说结论,有空再看下面。液晶累眼,对眼睛损伤很大,尤其是LED光源的,看时间长了眼睛干涩,等离子可以说非常绿色环保!下面说原因,液晶之所以受欢迎,有以下几点,一是色彩艳丽,二是亮度高,三是更轻薄,四是所谓省电,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等离子电视之所以不被欢迎,是在商场中同液晶对比的结果,谁都喜欢画面更漂亮还省电的不是,可事实并非如此,液晶电视画面永远是高清慢动画面,因为高速画面它来不及反应,反而模糊,而且,动态色彩也并不好,俗话说就是色彩表现太硬,不柔和。例如白色,液晶虽然很白,但细微之处很难表现,远不如暗一些的等离子,即使调底亮度也不行。至费电也是不准确的,液晶是背光,开机以后耗电几乎只和音量有关,而等离子和显示画面音量有关,画面越亮耗电越大,平均下来相同尺寸耗电差不多少。很可惜,等离子很难买了,原来也只有长虹做,现在不知道还生产吗。

等离子电视被淘汰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体重笨重,以50寸电视为例,重量超过八十斤,占地大,一般体力人移动非常费力。

二,耗电量大,50寸功耗达300多瓦,现在200多寸投影仪才40多瓦。

三,等离子在播放时有拖影残留,特别是待机时明显,如果待机时间过长,还容易产生烧屏!

四,也是最主要一个原因,当时国内只有长虹押宝等离子,当时虽然技术领先,由于受日本松下技术限制,没有在彩电企业大家跟进研发,没有后续换代更新,被同行液晶彩电反超。

综上原因等离子彩电慢慢从市场消失淘汰。

主要是太贵。

我在家电厂家干了八年。当年等离子出世时,直接断了背投的生路。

但很可惜的是,它生不逢时,跟液晶一起面世。

其实当年的等离子和液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等离子的工作方式跟显像管类似,简单解释的话,可以理解为超薄型显像管电视机。那时的液晶因为技术原因,无论从颜色饱和度和亮度,尤其是亮度,根本无法匹敌显像管,更别提等离子。

但价格确实相差十分的大。我记得当年的一台等离子要卖两万多,而同样大小的液晶只需要五千多块。至于背投电视,因为亮度原因,直接被淘汰。

背投最大问题是发热,经常在屏幕上直接烤出电视台台标,我们售后不知道接了多少这种投诉哦。不过那没办法,背投的特点就是这个,里面一大堆大灯泡烤着呢,估计羊肉都可以烤熟。

个人觉得如果不是液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弥补,等离子可能还能存活一段时间,但随着液晶亮度和颜色饱和度的不断完善,等离子直接断气,毕竟,两者外观太相似,外行根本搞不懂区别。那时液晶坏点很多,这也是我们在销售等离子时候重点列举的地方,毕竟卖一台等离子,提成可以直接拿两千……不过一般一年最多能卖四五台 毕竟那时一两万不是小数,很多人要攒几年才行。

其实等离子电视真正没有被推广开,慢慢的淡出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有二大点!

第一,等离子技术是在CRT显示后期发明的,真正的制定生产的标准和核心技术,只掌握在两个公司手中,那就是松下和先锋这两家公司手中,其他公司因为专利问题所带来的技术壁垒,无法开发生产。因为等离子具有在当时来说,高清晰度,高对比度,色彩鲜艳,还原度高,响应快,无图像残留,等优点,是非常理想的显示器件,由于专利和技术封锁原因,其他公司无法生产,导致等离子靣板的供货出现了,价格居高不下,而且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的现象。

第二,就是因为上个原因,因为市场是个大蛋糕,谁都不想放弃,其他厂商无法拿到等离子屏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厂商)只能另辟蹊径,寻找突破点,转向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因为当时技术原因,清晰度,对比度,色彩还原度,响应速度,远不及等离子,而且在快速变换画面,残像严重,成品率低,只有一个是比等离子省电,二是面板价格比等离子便宜,能生产的厂家多,没有那么多的技术壁垒,所以厂家蜂拥而上开始抢夺市场。

还有个第三方的原因就是市场上厂家要抢市场,再对等离子和液晶的宣传时,故意放大液晶的优点,把等离子说的一无是处,消费者哪里懂这些技术性的东西,销售说什么好就听什么的,慢慢就舆论导向液晶了,先入为主,说液晶好,等离子不好,宣传导向,买等离子的少了,慢慢推广不开淡出市场了!先写到这里!

液晶电视也快要淘汰了,不久的将来就是激光电视的天下,现在需要突破的是投射比,亮度,价格的问题。但现在投射比例已经趋于成熟,离墙50厘米可投射100寸屏幕,如果能突破至离墙30厘米投射100寸,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现在激光电视流明1500左右,如果突破到2000以上做到白天不拉窗帘,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最后是价格,上述性能激光电视价格能降到6000元左右的话,激光电视将会疯魔全国。本人现在使用中低档传统投影仪来看电视,实话说,白天拉窗帘,亮度色彩属可接受范围,夜间媲美电视院。

等离子电视真正被淘汰的原因,其实牵扯到了一场巨大的商业阴谋。

最早是由日本的各大电器厂家牵头及数亿 娱乐 研发的等离子技术,因为等离子技术相比,普通的液晶技术及先进程度要高得多。不仅响应速度更快,色彩更加真实,而且还拥有液晶最大的短板,纯正的黑色。

当时的三星其实在技术方面是远远落后于日本5大电器厂家的,但是三星直接采取向5大厂家购买等离子面板进行销售的方法,让日本5大厂家对等离子的前景感到乐观。

正因为如此,日本5大电器厂家决定对等离子加大投资,在日本以及周边国家总计投资数千亿美元,建立等离子面板生产厂。并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改善等离子技术的缺陷,比如烧屏,比如寿命短,再比如分辨率较低。在巨大资金的不断投入下,等离子技术趋于完善。

三星呢,则是斥巨资建了液晶面板生产线,同时为了迷惑日本5大厂家,也同样花了一些钱去建立了等离子面板生产线。

等到日本5大厂家大量的资金全部沉淀进去以后。三星突然向欧盟检举日本5大厂家对等离子面板进行垄断性控制。三星作为污点证人出庭。众所周知,欧洲对于垄断是非常严厉的。于是日本5大厂家不得不拿出大量的精力去应付欧盟的指控和审查。而等离子这边几乎没有什么进展,最终用时用时三年,一家公司的副总裁去欧洲坐牢,并且被处罚数百亿美元,才为这场官司落下了帷幕。

而三星在5大厂家疲于应付官司的同时,几乎是铺天盖地的开始,大量的在市场上推广关于液晶比等离子更先进的相应宣传推广。几乎是饱和式的广告攻击,让大量的消费者认为液晶是比等离子更先进的技术。更进一步的,大量扩产等离子液晶面板,并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供应到国内市场。至此,消费者的印象被扭转,等日本人回过头来再一看,发现等离子基本上已经不会有太大的市场。最后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数千亿的美元损失,直接让日本所有的电器厂家元气大伤。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日本的厂家,一代不如一代慢慢的越来越衰弱的原因之一。

其他说什么技术原因呀什么的,那都是虚的。看过等离子电视的人,一般都不会太喜欢去看液晶,因为画面效果对比度什么的真的没办法比。而且等离子比液晶电视更加的保护眼睛,更加节省电力。等离子电视是点发光,只有画面全白的时候才是最耗电的。如果是画面全黑,几乎是没什么耗电量的。而液晶电视,它是由背光灯提供光源,最早是4面的灯管,现在基本上都改成LED导光板 。

所以一项技术的先进与否,与他是否能够最终成为市场的胜利者,是不太相关的。

其实等离子电视真正没有被推广开,慢慢的淡出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有二大点!

第一,等离子技术是在CRT显示后期发明的,真正的制定生产的标准和核心技术,只掌握在两个公司手中,那就是松下和先锋这两家公司手中,其他公司因为专利问题所带来的技术壁垒,无法开发生产。因为等离子具有在当时来说,高清晰度,高对比度,色彩鲜艳,还原度高,响应快,无图像残留,等优点,是非常理想的显示器件,由于专利和技术封锁原因,其他公司无法生产,导致等离子靣板的供货出现了,价格居高不下,而且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的现象。

第二,就是因为上个原因,因为市场是个大蛋糕,谁都不想放弃,其他厂商无法拿到等离子屏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厂商)只能另辟蹊径,寻找突破点,转向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因为当时技术原因,清晰度,对比度,色彩还原度,响应速度,远不及等离子,而且在快速变换画面,残像严重,成品率低,只有一个是比等离子省电,二是面板价格比等离子便宜,能生产的厂家多,没有那么多的技术壁垒,所以厂家蜂拥而上开始抢夺市场。

还有个第三方的原因就是市场上厂家要抢市场,再对等离子和液晶的宣传时,故意放大液晶的优点,把等离子说的一无是处,消费者哪里懂这些技术性的东西,销售说什么好就听什么的,慢慢就舆论导向液晶了,先入为主,说液晶好,等离子不好,宣传导向,买等离子的少了,慢慢推广不开淡出市场了!先写到这里!

我是08年选购一台50寸松下等离子全高清电视机,10000不到点,动态清晰度达1000线以上上,色彩自然,自如显示纯黑画面,动态画面不会有普通液晶电视特有的拖影情况。功耗是动态的,总体没比之前的一台液晶电视高多少。残影(所谓的烧屏,但决不是不明真相者认为的屏幕烧坏,烧机器)有,但这是关机状态才能分辨出来,正常观影阶段无任何影响。不说大话,至今观看效果如初,因此,想换一台oled液晶电视的机会都没有,哈哈。之前06年12000买个37寸液晶电视,效果远不如这台等离子。

等离子退出市场,是因为象我这样的懂行的人太少,人云亦云的人太多。下面是屏摄

我来回答。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我先说结论,有空再看下面。液晶累眼,对眼睛损伤很大,尤其是LED光源的,看时间长了眼睛干涩,等离子可以说非常绿色环保!下面说原因,液晶之所以受欢迎,有以下几点,一是色彩艳丽,二是亮度高,三是更轻薄,四是所谓省电,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等离子电视之所以不被欢迎,是在商场中同液晶对比的结果,谁都喜欢画面更漂亮还省电的不是,可事实并非如此,液晶电视画面永远是高清慢动画面,因为高速画面它来不及反应,反而模糊,而且,动态色彩也并不好,俗话说就是色彩表现太硬,不柔和。例如白色,液晶虽然很白,但细微之处很难表现,远不如暗一些的等离子,即使调底亮度也不行。至费电也是不准确的,液晶是背光,开机以后耗电几乎只和音量有关,而等离子和显示画面音量有关,画面越亮耗电越大,平均下来相同尺寸耗电差不多少。很可惜,等离子很难买了,原来也只有长虹做,现在不知道还生产吗。

等离子电视和现在的OLED电视一样,都是自发光技术,有着比靠背光显示的液晶电视好得多的效果。但究其没落,有下面几个原因:一,等离子电视功耗大大高于液晶电视,同尺寸的相比功耗大二到三倍,节能性能不佳。二,分辨率受制作工艺限制,不能在性价比的情况下提高,等离子一般也只能做到1920x1080的分辨率,而液晶4K已普及,8K也已出来。三,等离子电路复杂,一般等离子电视除液晶电视主扳电源板背光板外(现在液晶电视这些板都集成为一块板,俗称三合一板,体积小份量轻),还有Y板Z板上屏板,林林总总七八块板,成本大幅上升,而且等离子电视由于是高压激发萤光粉发光,故障率也高。四,等离子屏制作工艺复杂,成品率低,而现在的液晶屏工艺成熟,成品率相当高,产品量大,成本大幅降低,国内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显示屏大厂,产品已占世界第二,55吋以上大屏价格持续走低,所以市面上不到2000元就可以购到55吋4K智能电视了。

以上种种原因,尽管等离子技术显示不错,但还是淘汰了。当然,当前OLED显示技术,结合了液晶等离子技术,又摒弃了二者的缺点,成了当前的“网红”。

松下TH-42PV70C 等离子电视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美国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电视。

1924年,由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发明第一台电视机,到1928年美国播出第一套电视片,从此,电视机开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传播和思维方式。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

电视机的发明可能不被科学家认为是最伟大的发明,但它应该是涉及人群最大的发明,通过电视机的发明,我们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由此引发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必须承认,电视机,彻底改变了人的生活。

松下TH-42PV70C 等离子电视机是07年的老款机,现在已经很难买到,08年奥运会期间推出TH-42PV8C,有很大改进,09年这款机器也不多了,目前性价比比较高的是全高清的TH-P42S10C,和TH-P42G10C,性能上又有很大改进。

至于等离子电视机的烧屏问题没有像液晶电视机制造商描述得那么可怕,除非当作广告牌用,上面有高亮度静态的标记、文字,一般看电视、看动态图像不会烧屏,就是电视台的台标也是反差不高的,而且现在等离子电视机都有自动刷屏功能,我用等离子电视机两年多,一点也没有感觉到有烧屏现象。

TH-P42PV70C可能已是尾货,如只有4000多是非常合算的,两种电视机都能看蓝光,当然1080P心理感觉会好一点,但目前意义不大,由于蓝光的片源和价格的拖累,加上高清播放器和HTPC的高速发展,蓝光会不会在我国大力发展已成很大疑问,从我这两年玩高清的体会,720P已绰绰有余,1080P大多是一种心理满足,如有4000多的TH-P42PV70C,强烈建议取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